原文:James Hsu
翻译:赵瑛鸣
—
我从2019年底到2020年初的所在地:
十二月:中国上海
一月~二月:加拿大温哥华
三月:中国上海
虽然不是只有我这段时间在这些地方呆过,但我仍想分享一些从这段困难时期的生活经历当中产生的想法。这篇文章也是我厘清自己混乱情感和思绪的一种方式。
开端
我在温哥华过春节。
一切正常,正如家人照例重聚……直到新冠病毒以空前之势开始席卷全球。
一开始的几周,微信充斥着猜测、讨论乃至于争论。
这病毒哪儿来的?
我怎么保命?
我小孩不会有事吧?
(这病毒)是美国人干的吗?(。。。)
直到今天,这些疑问依旧未停止。在科比去世的那几天可能新冠的热度小小地被盖过了一下,然后就又被铺天盖地的新冠消息淹没。
总而言之,人们的情绪就像在坐过山车一样,其中还混杂了一些甜蜜的阴谋论,可能还有那么点比下有余吧。
作为重大事件,新冠爆发把人们最好和最坏的一面都暴露出来了。
正确评价一下这种情况:试想一下北美现在关于新冠的讨论热度,把这个热度翻五倍并且两个月前就开始了。这就是最初席卷中国的信息浪潮。
多年来我一直在训练自己去无视新闻报道,新闻是负面事件的先兆,它们勾选了问卷里“你无法控制自己一直担心的事情”那一格。
大多数情况下去阅读这些消息都是浪费时间,因为如果有什么足够重要的事件,你早晚会听到的。
在新冠这段时间当中,人们很难不去解读新闻并显露恐惧。虽然新闻媒体有责任去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但也可能过度解读。
在中国,出于一些政治动机,新冠时期的新闻报道又显得更加真伪莫辨。我觉得这种情况无论在哪应该都存在,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在这儿打住吧,免得我忍不住表达出自己一些比烂的想法。
不客气地说,平民百姓发挥着羊群效应,做着最坏的猜想,也将散播着最坏的错误消息。
这一事件也是“99%的新闻报道没有阅读价值”的经典例子,因为①有各种各样互相矛盾的观点②医学专家没有一个有把握的长期解决方案③即使你是地球上对此最有见地的人,你也不会免疫。
担心新冠的人就像站在火车轨道上,让一列疾驰的火车以惊人的速度驶向你的方向的时候专注于自己裤子的颜色。诚然颜色合适可能能让火车看到,停下把你的命救了,但对于救你来说也就那么回事儿。
当然,我们能够也应该去采取预防措施。但只要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火星空间站上,就没有办法完全消除感染的风险。
在我看来可以有效节省时间成本的几件事:
- 了解一个人在受感染时应做什么。一个人不应该操心如何不得感冒,而是如何治疗它。而在这方面有很多积极的消息。
- 和你认为知识渊博、逻辑缜密的朋友讨论问题。花时间一对一的讨论并且和他人学习而非在嘈杂的社交网络中浪费时间。
- 批判性思考。在必要时学会换位思考并愿意从多个角度考虑和解释问题。
顺便一提,我相信口罩在心理上是有价值的。它是良好的自我安慰剂,也能让边上的人感觉更好。无论如何戴口罩的机会成本非常低,所以值得一戴。
但我得承认并且理解我的语气可能有点居高临下。毕竟中国买口罩还是相当容易的,但在世界其它地方可能并非如此。
话题回到我大概在今年一月的个人情况上。
立刻飞回中国没多大意义,尤其是考虑到我经营初创公司的工作性质。我当时(现在也!)很幸运地利用到了我工作地点灵活这一点。
我短暂的春节假期也大大延长了。我妈当然是乐于见到我“搬”回加拿大几周。
优点:
- 加拿大看上去一切正常
- 花大量时间和其他主要的人、家人和朋友在一起
- 有更多的时间保持健康,去健身房散步和跑步
- 更多的玩实体万智牌的机会
缺点:
- 温哥华短期租房很贵
- 唐突离开中国多少有点罪恶感,尤其是在岳父母还在国内的情况下
-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中国让我感到焦虑和有压力,以及国内哪些情况是真的哪些只是杞人忧天。
让我们谈谈万智牌
我们的话题会回到新冠肺炎上的,我敢保证。
我在很多国家打过万智牌,多到我都记不全有哪些了。通过这一共同爱好,我交了很多好朋友。我写了两本关于万智牌的书,主持了一个播客节目采访一些牌手的万智生活。我的生活以及创办的公司卡博领悟也是建立在这项桌面游戏的基础上的。
对于非核心玩家来说,万智牌是个社交工具。你组牌并且面对面的和别人对战。万智牌也有电子版,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比赛就是通过数字客户端举办的。
新冠病毒使得面对面比赛不那么可期,从一月开始,包括牌店在内的大部分中国公共场所均已关闭。
我在一个独特的心理处境,身在加拿大但是心系中国,知道国内发生着什么。
因此我在情况条件允许时外出去和他人玩线下实体万智。我在温哥华本地玩,也去一些周边城市比如华盛顿州的西雅图,设法和一些我很久没见的老朋友重新联系。
虽然在网上玩牌有许多又是,但是和对手面对面有一些内在的吸引力。这些互动在过去的几个月愈发的难得,我非常珍惜这些机会。
这也促使我去……
关于MO(Magic Online)的二三事
二月是我第一次尝试玩MO。MO是个非常老旧的用来玩线上万智牌的官方软件,存在了几十年了。在此之前我已经体验过MTGA这个更新更先进的软件了,这也是新玩家体验万智牌的首选方式。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
打万智牌=驾驶汽车
MO=1995款的丰田卡罗拉
MTGA=2020年的特斯拉Model3
95年款的卡罗拉非常可靠,当然不是说没有故障,你也时常需要加油。大部分时间他只是安稳地工作,给你一种确实在开一辆烧汽油的汽车的特别的感觉,这也是你驾驶卡罗拉时候追寻的。
另一方面,特斯拉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特斯拉这个名词渗透进入了我们的当代日常交流当中,作为一种华丽的点缀。不,我不需要在开车的时候看网飞。
当我们告诉朋友我们下个月要买特斯拉的时候,这种行为表达了某些东西,即使这些东西可能并不可靠——购买特斯拉是一种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上的声明,不过MTGA应该没法达到特斯拉那种高度。
卡罗拉的卖点则是操作感。一开始需要适应它,然后要尝试磨合,最后达到一种琴瑟和谐。一开始它很陌生,难以相处,但一旦磨合期过去了,这种操纵感就成了你的第二天性,让你习以为常。
相较之下,特斯拉性感但缺乏个性。剥开它光鲜亮丽的外表,存在着深层次的问题——它就像一台电脑,人们往往不会爱上这样缺乏个性的东西。
表面上看,丰田卡罗拉和特斯拉都是汽车,他们都有四个轮子,车门和方向盘。但从本质上讲,这俩的相似之处也仅止于此。
那么为什么我开始开“丰田卡罗拉”了呢?是因为新冠肺炎吗?
“新冠肺炎爆发使我不得不去玩MO”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推断。
但不尽然。
真正促使我去打MO的是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线下比赛结果。
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月,我打的非常差劲。我参加了一次薪传GP、一次SCG薪传比赛、一次西雅图的薪传比赛……结果糟透了。
薪传是我真心喜爱的一个万智牌赛制,但我不是特别擅长。有些时候我可能周赛能打出不错的结果或者选择了一套合适的套牌。
但我的牌技已经停滞不前好几年了。上一次我有明显进步的时候还是2011年,那时我单身,有大把的空余时间。
说实话,我只能在对手打得很烂的情况下才能在比赛当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这可没法指望的上。
此外,在新冠席卷全球之前,我已经报名参加了一个万智牌团体赛。
在团体赛中,队伍3v3进行比赛——这是一种酷毙了的比赛方式,但你需要先找到两个队友。
我邀请了了一个我的朋友加入我的队伍——一个参加了多次PT这样的最高竞技水平比赛的玩家。显而易见他是我认识的最强的几个牌手之一。
但他拒绝了,他的言下之意是队伍整体实力对他来说不尽如人意。他想赢,这无可厚非,祝他好运吧。
我尊重他的诚实,这样让我明白我们的水平之间有所差距,这样的差距会让不是我们所有人都能在比赛中尽兴。
我审视了我自己的内心,他完全正确。
我当时没对他发火,现在依然没有。这是真的。事后看来,我很高兴他拒绝了我的邀请。
为什么我们总是重蹈覆辙却希望获得不同结果?
我在过去的六个月比赛发挥都很差劲的情况下,我会不会神奇的在这个团队赛里面发挥的很好呢?
如果他加入了我的队伍,我能神奇的不让他失望吗?
我能神奇的不让我失望吗?
这是当头一棒,我需要停止欺骗自己。
我在生活种有其他优先事项。保持健康,保持体型,花时间在我的项目上,做我的初创公司卡博领悟的日常工作,陪伴我的爱人。
为什么万智牌不能成为我生活的全部,这是有正当理由的。我可以随机应变地轻松享受竞技万智。
但这种解释无法让挫折感消失。
我倾向于直面问题,考虑我能着手做的切实改变现状的事情。
我不能接受变成一个不在乎输赢,随随便便的牌手。这不在我的DNA之中。
与其相反的是,我决定提高我的竞技水平。
我不找借口。如果你想提高篮球水平,就开始联系上篮。开始调节其中的过程。
别抱怨和摆烂了,别为自己难过了,想想办法吧。即使你要学会开一辆手动挡的,95年款式的丰田卡罗拉。
打开MO。
更多关于MO(太多了,我知道…)
不恰当的比方之二:
线上万智牌=线上扑克
如果你想提高在线下的扑克比赛成绩的话。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显著提高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在网上玩。
在网上玩更多的扑克不能保证你会变成一个更好的玩家,但如果没有一万个小时的基本经验,你就体验不到你的手牌所有可能的加注/封牌/叫牌的情况,你也根本就没有和别人同台竞技的基本技术。
我可以去赌场一个小时玩20把,也可以在网上一个小时玩200把。诚然我还是会和以前一样去线下玩牌,但如果考虑到练习效率,这二者根本无法比较。
万智牌是一种具有竞技性的项目,只有你投入时间和精力之后你才能这样一个智力项目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去对万智牌做一些深入思考往往是一种奢侈,你只有在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才能往这方面多做考虑,而不是在此之前就侃侃而谈。
很多云玩家喜欢在没花时间下场打牌的时候云一些对于比赛策略之类的看法。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错的,别当那种人。
读到这里也许你不会同意。
我的立场是因为我经常和高端牌手交流所形成的。即使我没有在和他们水平接近的层面上打牌,我也能推断出他们会说些什么并且进行写作。
我花了三年时间,通过我的播客和人们讨论这件事情,这是所有优秀牌手都认可的,天道酬勤,没有例外。
另一种思考的模式是——万智牌(magic)没有魔法(magic),正如想在大部分具有挑战性和困难的事务种取得成功没有捷径一样。
虽然每个人的进步效率是不一样的,但是打好基础是成功的一半。
你想去NBA打球吗?那么从练习上篮开始,每个人都要练上篮,即使是科比也要这样。史蒂芬·库里这样的地球上最好的射手每场比赛前也会投三分热身。
我大大小小的嗜好
我希望我能说我没什么沉迷其中的嗜好。但我常常要为了摆脱对这些的沉迷而努力:
- 电子游戏
- 扑克
- 实体万智牌
- MTGA
- 长跑
- 篮球
- 健身
……以及MO
二月和三月对我来说有点艰难,因为我呆在家里有很多空闲时间。这也就是说我想什么时候玩万智牌就什么时候玩,这也就使得我玩的有点不加节制了。
我继续把创业作为首要任务。但我不再读书、学习新事物、和朋友聊天以及做那些能让我成为一个有节制而脚踏实地的人的事情。
这30天我打了大概250-300场万智牌比赛。以我的标准来算这已经相当之多了,可能比我之前三年加在一起还要多。
但我也得到了我所想要的——通过苦练得来的牌技上的提高。这也使得我对我自己的万智牌比赛更加自信。
现在我觉得我没必要继续下去了。这样高强度地去打万智牌基本上处在我的正常计划之外。
事实上正是我和我的牌友Lawrence Harmon交谈之后我才摆脱了这一沉迷MO的状态。Lawrence给了我他的见解并且告诫我没必要汲汲于MO上的比赛成绩,这并无实际上的意义。我倾向去听取他的意见,毕竟他是万智牌上最好的几个思考者之一。
基本上来说——打万智牌需要让自己提高、让自己学习、让自己做对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打万智牌来让自己感到快乐。
别的都是浮云。
心态就是一切。
我以及走出了我最开始打MO时希望证明自己的心态。
接下来我关于MO的计划
1.和朋友录制视频
以这种形式我可以和朋友语音聊天,并且一起边聊边打牌。我3月初完成了我的第一个视频,并且接下来还会录制更多。
这种形式很有趣,坐下来和朋友一起打牌可以在打牌的同时进行社交,此时我的心态是学习和进步。比起机械重复,学习如何更加明智的玩牌更好。
我很享受这样教学相长的过程,尤其是在我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多加吸收并且完全信任我的导师的时候。
在这段新冠肆虐的日子里,这种经历就更加弥足珍贵。
2.在较大的线下比赛前用MO做集中练习
这也是一种“明智的打牌”的策略,不要过于痴迷MO League或者什么别的比赛,除非有一个线下的GP之类的比赛要来了,我需要确定套牌和比赛策略并为此准备。
这并不意味着我不会打League了,但重点必须是——边打边学。
为了玩而玩会让收益递减,尤其是对于我来说。
我很高兴。一个月之前我甚至写不出这样的一篇文章,那时我为了继续玩牌可能会把这篇文章就这样埋没在我的脑海里。
有所节制和权衡轻重就是一切,没有了这些,我们就会迷失自我。
现在我在哪?
我回到中国了。上海最初的封城已经过去了,事情变得更加“正常”。乘坐商业航班回上海很简单,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可怕。
中国人对未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是持有积极观点的那一部分人。
我和我的爱人相处的很好,至少是越来越好了。在这段艰难的时期里,她是阴霾中的那一线光芒。我要和她团结一心,共度难关。
我很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我继续为他们而祈祷。如果你读到了这里了,不妨歇歇,和你爱的人聊聊。
没有一个固定的健身房是有点艰难的,我很想念的我蹲架和划船机。我在家里做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下蹲以替代健身房。此外我用立卧撑和一些即兴动作来做有氧运动。
我正在努力恢复我的膝盖,我忽视它太久了,我不能不加以行动就这样期望它变得强壮。我的目标是有朝一日可以跑马拉松,我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每天都自己下厨、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外出时戴口罩、给家里的环境消毒,等等。
这一系列事情一开始我并不熟悉,但润物无声地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有点像开95年款的丰田卡罗拉,真的。
感谢你的阅读。
许詹姆斯
Leave a Reply